[學農筆記] 社大無毒農耕班(9/18)草生栽培與種植
雜草在傳統慣行農法中,是令農民相當厭惡的存在,除了會搶主作物的養份外,還有可能帶來其他的病蟲害,導致農民血本無歸。但是在自然農法裏,重視的是與自然生態共生的方式,雜草會在這片土地生長出來,必定有它存在的價值,因此我們要找尋善用雜草的方法,而非用藥劑毒害它。
首先需要辨認雜草的種類,一年生的雜草是以種子繁殖的,因此只要在適當的時候割除或摘除,控制不讓它開花結果,高度也低於主作物,就能夠豐富土地的有機質與養份,摘除下來的草也可以舖在一旁當作肥料,是一種共生的方式。舉例來說,種稻時只要控制雜草高度低於稻子,水稻在成長到一定的高度後(約45天),福壽螺只會吃那些低矮的雜草,就不必擔心福壽螺的危害。
若是多年生的雜草,以營養器官(走莖、塊莖、球莖等)繁殖的類型,不正確的摘除則會讓它不斷生長,但若能善用其保護土壤、保護肥料、降低土壤溫度等,則能夠發揮它獨特的效用,因此重點是共生共榮,而非一味的去除。更何況除草劑的毒性強烈,大多能夠在環境中存在四年以上,這將會造成整片土壤的污染。
除了雜草之外,各種病害也是農民所困擾的,而作物的間作與輪作,能夠有效的減低病害、培土養地、建構平衡環境,也是自然農法中必學的課題。像茄子與蔥間作,因蔥的根中含有相剋物質,可幫助主作物抵抗蟲害;或有草莓與大豆、洛神花與黃豆、蕃茄與韮菜、玉米與高麗菜等,間作的作物有些能夠遮陽保水、有些能夠保肥提供養份、有些則能夠減低病害蟲害,都是我們將來想要採行的方式。
若要讓整片田地土壤的養份平衡,則應規劃後切割成幾塊不同的區域輪作,每年(每期)種上適當的作物,如:蘿蔔後種茄子、黃瓜後種蔥、甘藍後種甜菜等等,不同作物吸收土地中不同的養份,釋放不同的成份出來,以平衡環境,達到永續使用的目的。
其實自然農法的種種方式,都是為了後代子孫著想,將這片土地永遠的傳承下去,與環境共利共生,才能夠永遠有安全無虞的食物養育我們的下一代。
#花濃植送 #草生栽培 #輪作 #連作 #三鶯社大 #無毒農耕班 #秀明(自然)農法
留言
張貼留言